面試心「驚」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首四句經文。《心經》對很多佛教徒來說,是平安的來源。唸好《心經》,就自然可以處變不驚。面試對於成年人來說,可算是一項經常要面對的挑戰。轉換新工作,職位晉升,甚至申請外國簽證等,也要參與面試,所以成年人對面試不會感到陌生,或多或少也有點經驗。但是,對於一位十一二歲的孩子,要面對面試的挑戰,又會是「心經」還是「心驚」呢?

    現時中學取錄學生的其中一項工具,就是面試。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大部分同學在參與面試時都會表現得燥動不安,除非他對面試的結果毫不關心。他們表現出來的態度多數是「驚」。「驚」說錯話,「驚」不知如何表達,「驚」不明白面試官的問題,諸如此類。既然如此,為甚麼中學不利用其他工具評核學生的能力,例如筆試或只看小學成績表去取錄學生?其實,教育局已明文規定,不容許中學進行筆試(當然仍會要求學生提交成績表作為錄取準則之一),於是面試就成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但是,孩子參與面試的經驗有多少,相信只是鳳毛麟角。

   

為使孩子熟習如何應付面試,適當的訓練不可少。只有「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孩子空槍上陣迎戰面試,只會成為炮灰,壯烈犧牲。在反覆練習下,提升面試的自信心,讓孩子擺脫「心驚」,才是正確的方法。除了參與專業的面試訓練外,家長也可以協助孩子掌握面試的技巧。其中一項我建議家長可以常和孩子練習的是,鼓勵孩子多發問及多發表意見。平日可以選取社會或世界發生的時事,與孩子開放地討論。其次,多鼓勵孩子多閱讀,多看書,建立自己的字詞庫,有助面試時更精準地表達意思。

    現在,直資中學的面試多數在官津中學舉行面試前已舉行。縱使並不打算入讀直資中學,我也建議家長為孩子選報一兩間,因為孩子可以透過參與直資中學的面試獲取實戰經驗,將來參加心儀官津中學的面試就更能得心應手。

孩子升中,爸媽冇得鬆

    大家好,我是杜SIR,大家也可以叫我伊藤SIR!不過,我不是日本人,但這個稱號背後是有意思的,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蹤橫教育界三十多年,其中十九年擔任小學校長。無論我的角色是教師或校長,一直以來在學校負責升學方面各項大小事務,所以,對於升學也算略有心得。很高興得到博學教育集團邀請,讓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點滴,共同為孩子成長而努力。

       今次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升中,爸媽冇得鬆」。不知道大家對孩子即將面對升讀中學有甚麼感受呢?我數十年來接觸無數家長,普遍家長都如主題所說,面對孩子升中絕對不輕鬆。家長緊張的程度,猶如面對刺激的世界盃球賽,對於能否成功入球總感到患得患失(現在多了VAR),直至確認入球才鬆一口氣。同樣地,家長由填表申請、面試以至選校,均感到患得患失,直至放榜一刻得悉入讀心儀中學才可以如釋重負。

    其實,可以讓「孩子升中,爸媽好輕鬆」嗎?相信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升中,總不會完全放鬆下來。不過,我建議家長可以稍為輕鬆一點去面對。要輕鬆面對,首要是要認識清楚整個升中流程,了解每個程序要注意的地方,從而作出最佳的配合。俗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熟悉要對付的對手,才可以穩操勝券。那麼,家長應如何去了解升中呢?我建議大家留意博學新推出的「升學之道」,我會和大家分享有關升中的實務工作,還有選校的錦囊。

    先和大家分享升中的簡單流程,就是「選校、面試、等放榜」。無論家長屬意的學校是直資中學或官津中學,第一步就是要作出挑選。總不可能選報全港的中學,那就要作出取捨和選擇。如何作出取捨,就要從孩子的能力和學校網的分佈作出考慮。

    第二步是面試。在首階段中,中學會要求選報的學生參與學校安排的校本面試,以作篩選。如何令孩子在面試中脫穎而出?如何裝備孩子輕鬆而有自信地參加面試?那就需要從訓練入手。

    第三步是等放榜。如何調整自己和孩子的心情面對放榜?在派位結果未如願時,如何為孩子作好叩門的準備?這些都要早些步署好,以最佳的狀態繼續接受挑戰。

名幼稚園出身就能入讀名校?推薦信是叩門階段的「救命稻草」?升小家長須知兩大升學誤區!

家長誤區一:名幼稚園出身對申請名校一定有幫助?

許多家長都認為名幼稚園出身的小朋友升讀名校的成功機率更大。其實,名幼稚園出身未必對申請名校有幫助,關鍵還要看家長所申請的名校是什麼背景。

一般而言,所申請的名校是私立或直資學校,名幼稚園出身的背景就可能有一些優勢。因為直資和私立學校會組織多輪面試,部分學校不但要孩子參加面試,以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發展,還要家長參加面試,讓學校更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否匹配,從而挑選「志同道合」的家長。

例如,拔萃女小學的面試基本都是以聆聽測試、玩遊戲等形式進行,考察申請學生對中英文故事的聽說能力以及玩遊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而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近年的面試問題基本都是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經驗來設定,在疫情期間曾要求學生拍攝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短片,觀察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待人接物的態度等。首輪面試後,入選第二輪面試的學生及家長亦會獲邀與校長及老師見面,交流教育理念。

由於名幼稚園在課程設計、教學資源這些方面可能更為豐富,更能照顧到小朋友的全面發展,孩子們可以在面試時多表現自己在名幼稚園學習到的技能,家長在面談時也可以多突出子女這方面的優勢,爭取較高的面試分數。

但是,對於申請名官津學校的學生而言,名幼稚園出身的背景就沒有優勢,因為官津學校在自行分配階段會按照既定的程序(如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學位,在統一派位階段的收生也會經由電腦派位進行分配學位,在這兩個階段的招生過程中,官津學校也不可進行任何形式的筆試或面試。如果學生想要發揮名校優勢,就只有在叩門階段的面試才可能有機會表現出來

(圖源:教育局官方網站)

家長誤區二:叩門階段請校長或專家為子女寫推薦信有用嗎?

在叩門階段,許多家長都會請專家、校長為自己的子女寫推薦信爭取錄取機會,甚至有家長去找神父、議員寫推薦信。雖然推薦信能從側面體現小朋友某方面的長處,不可以說一點作用都沒有,但家長們也需要明白,推薦信並不能作為叩門階段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救命稻草」

曾經有家長抱怨,準備好了叩門信和推薦信,但去到心儀學校後,連取得申請表格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在叩門階段,學校的老師會收到大量的推薦信,但學校收生的標準主要在於小朋友的學業成績、綜合能力及面試表現,最後才會看推薦信。部分學校還會訂立收生的最低標準,比如有些學校會規定申請學生的某一科分數一定要達到某個等級,如果低於這個收生標準,學校老師可能根本不會看推薦信。

據教育局最新公佈的數據,今年有43755名兒童競爭官立及資助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僅有21724名兒童獲派,餘下兒童則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勢必有不少學生不滿意所分配學位,在叩門階段會積極爭取入讀心儀學校,可見競爭之激烈。

在如此局面下,推薦信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只能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家長與其把希望放在靠關係寫的推薦信,不如提早諮詢專業的升學專家,為子女做好有系統的面試準備工作,讓子女在面試時能夠以更精彩的表現得到心儀學校的關注,提高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成功率。

error:
%d